????洪武二十五年,又因為別人的推薦被召到宮廷,老大人在國子監任職十多年了,是遠近聞名的博士,大儒了。方孝孺給中愈講了這段往事,惹得大家是唏噓感嘆,都感覺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今日上門一為見見故人,自打希直進京,也沒有幾次正式的見面,二嘛,也是為賢侄的句讀之法而來。”老大人開門見山,即是對方孝孺所說,也是對中愈所說。
????“方賢侄,之前大明報和遜志報上的那個句讀之法可否傳授?老夫和博士,助教等討論了許久,終不得其法,還請賢侄賜教。”
????“不敢當,不敢當,可以”,中愈當著老大人的面,寫下句讀之法的用處,也就是標點符號。
????前面寫的是標點,后面是他相應的用法,當然,都選擇了相對簡單的用法,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中愈大學后自己手寫的長篇大論已經很少了,很多具體的用法已經不記得了。
????第二是,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那么多用法,中愈不想一口氣吃個大胖子,今日他給了這些用法,也是希望他們能根據這個時代做以延伸和改變,不能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老大人,您可曾想過,為什么太祖高皇帝定都應天后,選擇了應天一代的語言作為官話?”
????中愈記得前世和同學們討論普通話的時候了解到,明代以后,由于語音演變的原因,中國北方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元代所編的《蒙古字韻》僅存十五韻,失去了傳統漢語的特點;但是當時的語音距離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韻體系甚遠,明太祖誤以為宋代的《廣韻》是出于江浙一帶。
????于是即位第八年,朱元璋命樂韶鳳、宋濂參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韻和當時的南京話,編著《洪武正韻》作為官方韻書。因此,南京話也是官話的代表之一,只是后來遷都北京,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北移,北方方言漸漸取代了南方官語,至此,北方官話反而成了正統。
????老大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當年太祖高皇帝,命溪廉先生,聚音改正,花費良久,成書《洪武正韻》,可惜的是,中原人口太多,各地方的言語也不一樣,《洪武正韻》并未推廣開來,只是在應天府江浙一帶盛行,現在嘛,朝廷開科取士,官員也各執方言舊語,推廣甚為緩慢,效果不好。”
????中愈心里想到,當然不好了,學校這么少,人員不流通,能好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