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一事,共牽連了三十八人之多,除了少部分地方任上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兵部的人以及武將,其中官職最大的就是寧顧。
????虞文生本以為這風波就算過去了,沒想到寧顧逮著空子翻了案,出來后轉頭就把一眾人賣了。
????他把手中的兵權給了明德帝。
????明德帝自然不可能因為一條寫著冤情的布巾完全被打動,可如果在陳述冤情時隱晦地提到移交兵權,他必然也要衡量一二。
????是主動上交,還是靠著黨派間的血腥權斗把兵權拿到手,其中差別還需仔細掂量的。
????這是溫珣為他出的第二條計。但若沒有他先讓寧微主動認罪,那條陳述冤狀與剖白就獻不到明德帝的案頭。
????寧顧這軍權一交,換來自己父子的命,可虞文生那里,就過不去了。
????本來武將這里鐵板一塊,憑著南征北伐這些年攢下的功勞,幾個將領齊齊裝傻充愣,就是不交軍權,任明德帝明示暗示就是不管用。
????如今有人開了這個頭,明德帝再順勢嘉獎一番,添個虛頭巴腦的頭銜,轉眼就把目光鎖緊一干有軍權的幾個武將。
????一連幾晚,虞府徹夜燈火通明,后門小巷停了不少看似平平無奇的馬車。
????半個月后,又有幾個將軍主動上交軍權,明德帝大喜,私下里拉過溫珣的手,拍著他的肩膀嘆道:“溫卿實乃醫朕頭疼之藥方啊。”
????溫珣面上笑意不減,抽出手后退一步行禮,“能為陛下分憂,是臣之福。”
????“只是,這武舉經此一事,暴露出的弊病甚多。”明德帝見手空了,暗暗搓了搓,沿著殿前的長廊繼續走,“先停幾年,之后再說,可能更好。”
????溫珣把這話在心里繞了三匝,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意思,終究還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說出來。
????“有弊病,那便找根除的良方,現下停辦,他日再恢復,根本依然沒解決。臣有幾句愚見,陛下聽了莫笑。”
????明德帝眼里滿是興致,“你姑且說來聽聽。”
????“這次乃至于以往武舉,因是網羅天下英才,各地冒名頂替者總有一二,從地方至京城,想要從中作假可能性頗多。
????“臣認為,但凡參加武舉科考,可讓考生親填姓名、籍貫和年齡在印冊上,每兩場考核之后再填一次,筆跡相同者方準入第三場,每場考核印冊皆收入兵部封存;待考中之后,武者筆跡再與之前每場做比較,筆跡不符者追究,杜絕冒名頂替者,此為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