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岑家本就子嗣單薄,且太夫人膝下就只有這一雙兒女,因此當年阿鸞一不見、太夫人就大病了一場,哪怕病好后也心心念念著幺女,這么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打探幺女的消息。
????說來這世間的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太夫人苦尋幺女多年無果后,半個月前竟在與京城相隔千里的刺州偶然看到、和年輕時候的自己生得一模一樣的顧麗娘!當時太夫人正陪著一位從京城回刺州祭祖的老王妃,行動有些不方便、無法當場就把顧麗娘找來問個清楚。
????于是太夫人才會命心腹余嬤嬤帶人,先把顧麗娘母女送到桐州、安排她們在岑府住下,打算等她歸來后再好好的把事情弄清楚。
????也正是因為如此,余嬤嬤才會把顧箏母女當成貴客款待,畢竟單憑顧麗娘那張和太夫人年輕時候一模一樣的臉蛋,顧麗娘就有七、八成的可能是當年被拐走的阿鸞姑娘。
????而余嬤嬤陪伴了太夫人這么多年了,自是知道她心里有多掛記走散的小女兒,因此她才會一直維護顧箏母女、甚至不惜得罪岑府的當家夫人羅夫人。
????這太夫人因為顧麗娘這張臉,心里本就對她的身份有七、八成肯定,眼下一聽顧麗娘說覺得聽泉院似曾相識,這七、八分肯定立馬變成了十分肯定,當下就認定顧麗娘就是她那苦命的女兒……
????于是余嬤嬤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后,太夫人便拉著顧麗娘的手,一臉慈愛的說道:“這世間長得相似的人的確是有,可相似到你我這般程度的卻是十分少見,所以你一定是我的阿鸞,這點一定錯不了!”
????“至于把你養大的娘,我想你一定不是她的親生閨女,只是她多年來一直都把這件事瞞得死死的,之后因為走得匆忙也就沒能告訴你……”
????太夫人的話讓顧箏聽了一時無語,對這戲劇化的轉變也不知該喜還是憂,更是覺得太夫人的說法未免太牽強了些———這認閨女難道不需要什么信物、胎記之類的嗎?
????還是太夫人心里實在是對失散的閨女萬分愧疚,所以一見到個和閨女長得像的人,就母愛泛濫、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人拉回來當閨女疼愛?
????不過顧箏雖然不能肯定顧麗娘到底是不是太夫人的女兒,但有一點顧箏卻百分百可以肯定———顧麗娘只要成為岑家的姑娘,從此就會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也不必再為生計犯愁了,以顧麗娘的性子一定不會把這么好的事往外推!
????果然,顧箏心里才起了這個念頭,就見顧麗娘已經從善如流的跪在太夫人面前,先是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磕完才笑容滿面的說道:“老太太說是便是了,當年的事麗娘已然記得不多,但能夠尊老太太為母親,那是麗娘幾輩子才修來的福分!麗娘要是不知道惜福、那就太不應該了!”
????“從今以后老太太您就是麗娘的親娘,是囡囡的親外祖母!”顧麗娘說完不忘拉了顧箏一把,示意她給太夫人磕頭:“娘,女兒帶著您的外孫女兒給您磕頭了!”
????顧麗娘既然已經做出決定了,那顧箏一個小娃娃自然也就不必太過糾結了,跟著把這門親給認了就是……反正她也沒有把天大的好事往外推的習慣。
????于是顧箏馬上就十分識趣的跟著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后甜甜的沖太夫人喊了聲:“外祖母!箏兒隨娘親姓,姓‘顧’名‘箏’,外祖母叫我‘箏兒’或‘囡囡’都行!”
????這顧麗娘先前說的那番話可謂是又乖巧又好聽,加上她一連叫了太夫人幾聲“娘”,早就把太夫人哄得心花怒放了……眼下小顧箏再甜甜的喊了太夫人一聲“外祖母”,又人小鬼大、煞有介事的學著大人的模樣介紹自個兒,當下就把太夫人逗得哈哈大笑。
????這太夫人認回了閨女、孫女兒,心情一好自是少不了賞賜,只見她很快就讓余嬤嬤取了對翡翠玉牌和一副做工十分精致的長命鎖,親自給顧箏母子戴上、算是給她們的見面禮。
????顧箏一看便知老太太是真心疼愛她們母女,心想不能白白的收老太太的禮物,于是她眼珠子一轉,很快就把自己親手做的、模樣看起來有些古怪的荷包拿了出來,一臉羞澀的說道:“外祖母給了箏兒見面禮,箏兒也要送外祖母一樣見面禮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