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早前羅夫人娘家那邊薦了位厲害的茶師、專‘門’教岑二娘幾個分茶之技,在別樣上頭沒什么天賦的岑三娘、在分茶上頭卻頗有天賦,雖學的時日還不算長、但卻已是學有小成,聽說已經能在茶湯上點出一幅“金‘玉’滿堂”了!
????這分茶之技、斗茶之風在本朝正是盛行,尤其受文人雅士喜愛。因此技在高‘門’貴族之家頗為流行,諸如岑家這樣的高‘門’大戶,多會請名師指點自家姑娘、少爺們分茶。上層那些自詡文雅清貴的士族,更是都以自己能有一手過人的分茶之技而驕傲。
????岑三娘的‘性’子向來都十分張揚、什么事她都藏不住,因此她一學得有點小成、就吵著要舉辦茶會,一心想要在岑五娘、梁敬賢等人面前‘露’上一手,就算是還不能達到技驚四座的地步,也能漂漂亮亮的壓岑五娘等人一回,好好的在梁敬賢等人面前大放光彩、博個雅號。
????羅夫人向來都十分寵愛岑三娘,也想趁機讓岑三娘展現分茶之技,自是二話不說的同意了岑三娘的要求,不但讓陳媽媽親自替岑三娘籌辦茶會,還親自出面請了梁敬賢等人。
????卻說岑三娘和顧箏較了幾回勁、再得岑二娘的一番教導后,漸漸的對顧箏心生佩服、不再像最初那樣討厭顧箏,和顧箏之間的關系也不知不覺的好了不少……
????兩人之間的關系漸漸的好起來后,岑三娘也不像之前那樣排斥顧箏了,雖和顧箏還稱不上是好姐妹、隨時還會因為一些小矛盾翻臉慪氣,但岑三娘一有什么事情卻必定要第一時間和顧箏分享,此次她提議舉辦茶會、頭一個邀請的也是顧箏,不像岑四娘是最后一個接到岑三娘的邀請。
????所謂的茶會,不過就是在園子里選處‘陰’涼通風的水榭,擺上五彩錦席、鯉魚戲蓮檀木茶‘床’、定白瓷茶盞并八棱細‘花’紫砂壺、饕餮獸面銅茶爐,以及竹茶焙、銀茶籠、金砧椎、金茶鈴、銀茶碾并金茶匙、定瓷湯瓶等分茶用的器具;再擺上滿滿一桌的茶點果子,一群人聚在一塊兒尋些樂子、品品茶罷了。
????當然,人都聚齊且暖了場后,這場茶會的主角岑三娘少不得要在大家伙兒面前‘露’上一手,只見不消人三催四請、岑三娘就落落大方的坐在茶‘床’前,命丫鬟璃兒煮了沸水沖洗茶瓶、茶盞。
????璃兒沖洗茶具的功夫,岑三娘已取了一團龍鳳團茶,有條不紊的先將茶餅烤炙碾細,再用金茶匙將茶末勺進上下分兩層、上層底穿數孔的紫砂茶洗,用稍置片刻的滾湯沖洗去茶末,讓茶之雜質順著小孔流到下層……
????岑三娘將洗過的茶末放入定瓷茶碗后,不忘洋洋得意的掃了岑五娘一眼,大大方方的炫耀自己分茶的小竅訣:“將洗凈的茶末稍置片刻再沏茶,到時更能將茶香發出來、讓茶香四溢!”
????岑三娘說完一邊動手炙盞,一邊取來那帶有把手與長流的湯瓶煎湯,還不忘對一臉好奇、對分茶所知甚少的顧箏介紹道:“這飲茶用水十分講究,必須要緩火炙、活火煎熬!就是連沸水都有‘三沸’之講究呢!”
????這分茶之技宋代以后便不再廣為流傳,到了顧箏所在的二十一世紀更是幾近失傳,因此顧箏還真是只聽說過分茶之說、未曾親眼見識過,就是分茶具體是怎么分的,顧箏也是一無所知……
????這讓顧箏一見岑三娘像模像樣的分茶便倍感好奇,忍不住湊過去問了句:“三姐姐,何為‘三沸’?”
????岑三娘見一向都無所不能、樣樣本事都比她強的顧箏,也有不懂向她求教的時候,立刻下意識的‘挺’了‘挺’‘胸’、一臉驕傲的答道:“這是我師傅的獨家秘笈、從不外傳,你可要聽仔細了———這三沸是如此區分的:水沸如魚目為‘一沸’,邊緣如泉涌為‘二沸’,翻騰飛濺為‘三沸’……”
????岑三娘邊說邊仔細的回憶師傅教導她的話語,確認自己記得沒錯后方才搖頭晃腦、故作深沉的接著往下解釋道:“三沸后薪火方‘交’、水釜才熾,這時便要急取旋傾,倒出來的湯水水汽未消、稱之為‘嫩水’。”
????顧箏雖對分茶不太懂,但她卻不笨、一點即通:“是不是這‘嫩水’最適合用來點茶?若是不取這過了三沸的嫩水,又會如何?”
????一旁的梁敬賢顯然也深諳此道,顧箏一表現出對分茶感興趣、他就主動接上話解釋道:“若水過十沸,湯已失‘性’,謂之“老水”,老水皆不能發出茶香,會大大降低好茶泡出來的品質……看,開始點茶了!”
????梁敬賢一提醒、顧箏急忙重新把目光移到岑三娘身上,只見岑三娘單手提執壺使沸水由上而下,直接將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兔毫盞內,邊沖點、邊以竹制的茶筅或銀制的茶匙在盞中回環攪動,使湯面出現變幻無窮的畫面———茶、水相遇,在兔毫盞的盞面上幻變出怪怪奇奇、虛虛實實的畫面來,似淡雅丹青又似勁疾草書,讓顧箏見了贊嘆不已、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