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虞沒有著急回答,而是反問道:“子循可有高見?”
????“稟君侯,我軍連年出征,將士多疲憊,庫中無余糧,此是用兵之忌。而河北兵多將廣,人口殷實,疆域遼闊,非能驟下冀州。故以順之見,君侯不如休整一年,養精蓄銳,再出兵征討袁紹。”
????高順微微拱手,說道:“如匆忙出兵征討,兵敗是為小事,恐傷君侯威名。故以仆卑鄙之見,君侯需深思用兵時機!”
????張虞按轡徐行,沉吟良久,看向左右隨行親信,問道:“諸君可有不同之見?”
????郭圖說道:“兵有五勝,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今以君侯之神武,率關隴之強眾,征討袁氏,如有以上五者,我軍必能取勝。若知勝道而不伐,則往后難圖也!”
????荀攸捋須而思,說道:“并州之于冀州有高屋建瓴之勢,如出兵伐之,需屯糧于上黨,以上黨而視趙、魏,然上黨道路崎嶇,非人力、牲畜不能運糧。故君侯今下隴右,兵馬將士疲憊,軍糧尚未轉運,倉促用兵伐袁,豈能言有備乎?”
????“以攸之見,君侯需先商議用兵方向,再聯絡幽州、兗州之軍,而后轉運兵糧。待兵精糧足之際,再出兵征討袁紹亦是不遲。”
????“文和之見呢?”張虞點頭頷首,看向沉默不語的賈詡,問道。
????“稟君侯,隴右諸郡初下,人心不能依附,不知是否會生動蕩。故不如觀望數月,以便人馬休整,及讓隴上降卒歸附。”賈詡說道:“明歲秋、冬,君侯如欲討伐袁紹,可遣精騎出太行,劫掠沿山諸郡,使其不得安寧,而我軍以逸待勞。”
????“嗯~”
????張虞微微頷首,說道:“袁紹已擁青、冀,今歲南圖徐、兗二州,如若令袁紹得意,將兼有中原四州之兵,實力將倍于我軍,故用兵不宜遲緩。然我軍初下隴右,兵馬疲憊,糧草不豐,不宜倉促用兵。”
????“故諸卿之言皆有道理,明歲可先休兵屯糧,秋冬觀河北形勢,聯絡幽、兗之兵,并遣騎出太行,可令冀州不得安寧。而我軍有太行為屏障,袁紹不能犯我,敵竭我盈之際,將是用兵之時。”
????相比已經無后顧之憂的張虞,袁紹尚在分心于兗、徐戰場,如依照正常來說,張虞應當及時出兵,以避免袁紹據有兗、徐二州。
????然張虞內部情況如眾人所說一樣,因連年用兵之故,兵將疲憊不說,民眾同樣疲于征調服役。而若一旦與袁紹交手,雙方將會集結大量兵馬,而后陷入對峙狀態。
????故出于以上情況,張虞必須在用兵前,囤積大量軍糧,及讓兵卒做好出征的準備。而又不能坐視袁紹兼并兗、徐二州成功,因此賈詡遣騎出太行,劫掠緣山諸郡的計策讓張虞頗是滿意。
????太行山對并州而言,無疑是天然的屏障,相比并州內部崎嶇的山道而言,太行山以東的冀州地區大多數為坦途平原,非常利于騎兵馳騁。張虞遣兵能劫抄河北,而河北騎兵卻難以反向劫抄并州,則是為地利之優。
????精騎劫掠冀州,袁紹不可能坐視不管,必會抽兵回御冀州,這樣將能讓袁紹無法專心經營河南的兗、徐二州。而張虞不斷派遣騎兵襲擾,將能達到讓袁紹疲于奔命的目的。
????郭圖恭維說道:“征討袁紹將會曠日持久,而君侯以廟算為先,合乎五勝之道,必能破袁紹而下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