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可能是個信號……看起來也該敲打敲打他們了。去把朝鮮的檔案拿來,喚總參謀部參謀進宮議事!”關于朝鮮的問題洪濤一直都在關注,但一直也沒打算動手。
????怎么說呢,這個國家偏居一隅,物產匱乏,在自己的計劃中沒什么大戰略價值。尤其是在目前手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對它大動干戈不值當。可不理不睬吧,它還總是不太安分,很有點雞肋的意思。
????這次女真大敗的消息傳到朝鮮,朝鮮國王反應真快,馬上派使節入京求見。來干什么的洪濤心里明白,根本沒打算見,干脆派王安去聽聽,結果卻聽到點意外的聲音。
????做為使節,通常不會和外國大臣聊本國朝堂里的恩怨,只要聊了必然是有所圖。那這位禮曹參判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呢,光猜沒用,得通過手里有的資料仔細分析。
????朝鮮做為大明藩屬國,在王族、官制方面是有嚴格禮法的,不能僭越。它的君主不能稱皇帝,只能叫國王,尊稱殿下,自稱寡人。
????國王的正妻也不叫皇后,只能稱王妃,尊稱中殿娘娘。王位繼承人不能叫做太子,而是稱為世子,尊稱邸下。國王的其他兒子,統稱大君。
????在國王下面最高行政機構是議政府,長官叫做領議政,品階為正一品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別稱上相、首揆、領閣。
????“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在朝鮮律法中對領議政是這么描述的,從字面上看應該比明朝內閣大學士職權大,有點像唐宋時期的宰相。
????領議政下面設有左議政和右議政,合稱三公大臣。在朝鮮只有頂尖的官員才能被稱作大臣,這一點有點像宋朝的相公。
????議政府下面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于大明的六部。其長官稱判書,相當于大明的六部尚書。副職稱參判,相當于大明六部的左右侍郎。
????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檢察諫議的機構司憲府和司諫院,以及為國王起草旨意的承政院等等。大致上明朝有什么機構,朝鮮也弄一個,再換個名字。
????現在朝鮮的國王漢文名字叫李琿,早年受封光海君,是朝鮮第十四任國王宣祖李昖的庶次子。他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李珒,是國王的庶出長子。
????如果按照禮法,臨海君李珒才是合法的朝鮮世子,但是由于日本對朝鮮的突然侵略,宣祖李昖在逃離漢城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把次子光海君李琿立為世子。
????之后臨海君李珒去咸鏡道募軍勤王,結果當地土官嘩變把他抓住送給了日軍將領加藤清正。后來明軍入朝,日軍被迫退到了釜山一帶,三方開始議和。按照大明朝廷的議和條件,日軍必須要把俘虜的臨海君和順和君釋放。
????但迎接臨海君的不是故鄉和親人,而是冷冰冰的牢獄。光海君李琿以謀反罪把臨海君李珒給抓了起來,關入大牢。
????按照漢人王朝的慣例,這場宮斗戲到此就應該完結了,勝負已分。至于說臨海君是不是不學無術、殘害百姓、勾結倭寇,那還不是誰贏了誰編唄。
????可是這場宮斗戲放在朝鮮,還就不能隨隨便便完結。光海君也不敢殺掉臨海君自稱國王,因為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不光國王登基需要大明朝冊封,就連立世子也得由大明朝廷同意才算數。
????景陽四年(1608),朝鮮國王宣祖李昖病死了,光海君李琿繼位。十天后以謀反的罪名將臨海君李珒逮捕,并流放喬桐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