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承諾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換代,伴隨而來的都是無盡的痛苦和磨難。歷史的殘酷,體現在文字上,往往是“易子相食”“屠城”這一類的字眼。關于明朝,有很多假設,比如沒有滿清的入關,明朝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下,能否自己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等等。
????不管怎么說,明朝都需要變革。怎么變?這個課題太大了。陳燮用的是笨辦法,就是培養一個新的階級,當這個階級的力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量變引起質變。大概也只有這種辦法,才能讓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五月初五,陳燮趕上了這一天,來到了京師。迎候他的陣勢,超出了陳燮所有的預想。內閣首輔周延儒為首,在京的文臣基本上都到了。而且是出城十五里的迎接隊伍,奏的什么樂曲陳燮不懂,但是聽著就覺得氣氛凝重。
????%無%錯%陳燮不敢怠慢,早早的下馬。周延儒帶著百官上前,拱手道:“思華,周某奉陛下之意在此,恭候大駕回京。”陳燮側身不受全禮,拱手回話:“陳燮不過盡了人臣的本分,不敢受此大禮,請首輔大人讓儀仗退下,否則陳燮就在這里等著,不再向前一步。”
????說的如此堅決,理由是陳燮覺得這個規格太超常規了。明朝禮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逾制是很重的罪名。就算陳燮不用擔心逾制帶來的威脅,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犯大錯。給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煩。這里擺出這個陣勢,陳燮真的很擔心有問題。
????既然不懂這些,那就讓人都撤下去,否則陳燮不走了。
????周延儒無奈的看看一干大臣,再看看主動后退十步,站在那里不動的陳燮。心里暗暗的發苦。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坑,禮部那些人搞的手腳。周延儒不懂么?他懂,但是他說而已。
????陳燮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看見楊廷麟。這么多文官。楊廷麟唯一能給他解惑的人。
????就在陳燮不動步。堅持撤掉儀仗,文武百官極為尷尬的時候。二匹快馬趕到,從馬背上下來的是曹化淳和楊廷麟,這倆一起出現。倒是很少見。
????曹化淳下廬后。尖著嗓子道:“陛下口諭!”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陳燮猶豫一下,也要下跪時,曹化淳立刻開口道:“都站著聽吧。”這時候一干大臣已經跪下了。只有陳燮和楊廷麟還站著,這個場面真的有點尷尬,已經跪下的大臣,都不好意思起來。
????“陳思華海外歸客,不悉禮數,如有逾制,朕不怪罪。他也當的起!”曹化淳把話說完,陳燮噗通一下,真的跪下了,眼中含淚,聲音沙啞:“臣叩謝陛下知遇之恩,寬宏之量。臣雖魯鈍,亦不敢妄為。”
????這話看著在謝謝朱由檢,實際上把這些大臣都算計進去了。這么一個陣仗,是誰搞出來的?大家心里都有數,這事情不算完。
????迎接的儀仗最終還是全部都撤下去了,陳燮態度堅決,再堅持要搞這個,怕是要立刻你死我活了。一場簡單的見面儀式后,陳燮在百官的簇擁下回城,一路上也沒機會跟楊廷麟說話。等到進了城,曹化淳才道:“陛下傳陳思華覲見,百官散了吧。”
????再進皇宮,這一次是三人行了。曹化淳在前面帶路,楊廷麟陪著陳燮騎馬慢慢的走,一邊走一邊低聲道:“今日之事,我知道已經晚了,立刻求見陛下,請來圣旨。沒想到,思華謹慎,麟卻是杞人憂天了。”
????陳燮淡淡道:“廟堂黑暗,古來如此。為了扳倒政治對手,無所不用其極,這很正常。我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也不配做的我對手。”
????楊廷麟冷笑道:“等著看吧,明日自有人出來背黑鍋,以為這樣就能蒙混過去。”
????曹化淳很體貼,到宮門口的時候。讓吳直陪著繼續走,自己先回去面圣。見到皇帝,把事情一說,不等朱由檢開口,周皇后已經先怒道:“無恥!無恥!要不是陳思華行事謹慎,明日還不得讓那些人彈劾的奏章活埋了?拿藩王的禮數來迎接陳思華,這是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