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好吧。你不說,那父皇就告訴你,你一定要聽好了。”
????“兒臣謹聽父皇教誨。”
????“為君之道,就在于一個字——明。可你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明這個字呢?”
????“父皇說的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嗎?”
????“這話不錯,但對當皇帝的人來說,有時候就不是這么回事。”
????“兒臣愚魯,請父皇示下。”
????“廣廈萬間,臥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同樣的道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錯,可當皇帝的真正能親身管理的不過文武百官、太監侍衛而已。如果你身邊的所有人都覺得這事應該這么做,那么這事就一定是對的嗎?”
????“父皇,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聽大家的意見,總比獨斷專行要好吧?”
????“未必如此!不要忘了,這些能在朝堂之上、宮廷之中待著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當他們的利益,與底層百姓的利益不符的時候,就會抱成團維護自身利益。這時候如果相信他們所有人說的話,實際上只是旁聽了一小部分話,沒去兼聽占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的話!”
????“父皇英明,可是總不能每件事都去把每個百姓怎么想的去問一遍吧?”
????“所以為人君者,就必須找到方法。”
????“什么方法?”
????“從利益圈子中跳出來,站到墻上,從上而下地看著下面的人。只有做一個旁觀者,才能真正看清楚看明白。”
????“父皇圣明。可是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就是朕今日要和你說的話。父皇也是從你這個年紀過來的,年輕人有自信有沖勁,這是好事。但遇到具體的事情,往往會陷入自負的狀態。老子天下第一,張三或李四,他們誰都沒我做得好。”
????“兒臣明白了。父皇是告誡兒臣,須保持一顆謙卑之心。”
????“不,你沒明白!朕年輕之時,事必躬親,案必親問。結果呢?下面那些官員,總是看著朕的臉色,或是揣摩朕的傾向,去辦事辦案。以一人之喜好為準,如何能做到大公?不能做到公,如何不出冤案錯案!”
????“父皇教誨的是,兒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