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與三清論道良久,各自也是相識了,也從對方的道中收獲良多。
????果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言不虛也!
????三人論道如何修行與修行的感悟后,就不免談起自己的道。
????太清先言:“道可道非常道,不見其形,不知其名,飄忽不定,感覺無處不在,可是又抓不住,我認為不如順其自然”
????“大哥所言差已,道既然抓不到,看不著,吾等何不順從他意,感受它。”玉清的道卻是順天之意。
????“二哥此言我卻是不贊同,既然是抓不到,看不見,也不知其表,為什么不截取其中一分,來加強自身的道?”
????上清之道,以自己為本體,不依附天道,而是完善自身,很提倡截取天道補全自己的不足。
????“道無形,無為也好,順也好,截也罷,都自身一種手段而已,我認為應該以自身為器,裝下它們?!?br>
????冥河的道和上清相近,也是以自身為本,不過他本性比較保守,卻沒有通天那么極端。
????“既然無形,怎樣截取,道無定理,你又怎知你截取的是正確的?”玉清,也就是原始對自己的弟弟觀念,非常不理解。
????“只要我取來了,總會知道他的好壞,你又怎知我截取的不是精華?”
????冥河聽著上清通天和玉清元始的爭論,看得出他們早有分歧,現在的爭論有點像惠子和莊子論道時的場景,猶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爭辯。
????“如此各言一己,空談又有何用?不若吾吾等演化自己心中的道,互相表現一番如何?”看著兩位弟弟又在爭論,太清老子這樣提議道。
????“大兄所言甚是?!?br>
????“道友此言大善。”
????太清道人提出,用演化來交流四人的大道,玉清上清和冥河皆表示贊同,只有這樣,每個人道才能體現出來。
????此事是太清提出的,自然由太清帶頭。太清一拍腦門,一片白云出現在太清的腦上,白云之上一座寶塔坐落其中,白云雜亂無序的開始涌動。
????玉清、上清、冥河三人也紛紛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