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盡管明朝東林黨人高攀龍的這一名對聯,在趙弘毅上初中時都已耳熟能詳,但是促使他養成每一天都來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的人,卻是在他上梁州二師三年級時的班主任——汪建安老師。
????梁州二師地處九里灣村,那時候交通不便,去梁州城區很不方便,因此每到周末時間,趙弘毅他們班同學便很少有人進城逛街。一到周末,大家的娛樂、放松模式無外乎打打球,看看書,聊聊天,當然最大的快樂就是到教室去看電視了。到了周六上午,班上的文體委員便會同幾個熱心的男生早早地來到學校電教室,辦理領取電視機手續。那時各班配發的是清一色的黃河牌17英寸黑白電視機,雖然不是彩電,那可是同學們周末最好的精神食糧啊!于是在同學們的千呼萬喚中,那幾個同學是汗不敢出,小心翼翼地把電視機抬到教室,穩穩地放進教室電視柜里,然后便迫不及待地插上電源,拉開電視天線,不斷地調整角度,直到電視畫面呈現出最清晰的狀態,大家連連說:“好了!好了!快點換臺,快看《戲說乾隆》!”簡直是一分鐘都不可以耽誤。“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歲月經不起太長地等待……”熟悉的旋律一經開啟,所有人立馬停止了說話,大家很快就進入到劇情里邊去了。
????每一集播完了之后,就是令人痛恨不已的廣告了,大家伙兒便異口同聲地喊著換臺,哪怕是去看大家最為討厭的外國電視劇,總比看廣告舒服。可是總有幾個時間段是大家繞不過去的“坎兒”,那便是中午12點,下午7點,晚上10點,幾乎所有能收看到的電視臺都在播報新聞。這對于酷愛看電視劇的同學們來說,簡直痛苦不堪,大家便顯得極不耐煩,不停地叫嚷著:“換臺!換臺!”
????記得那是在一個周六的晚上7點多,所有臺都在轉播中央一套的《新聞聯播》,換臺的同學做了幾次嘗試后,便無可奈何的說:“真討厭!都是新聞,沒啥看頭,干脆把電視機關了,讓它也歇歇吧!待會兒電視劇開始了再看!”當時教室里有20幾個同學,大家都沒有反對,覺得新聞嘛,看不看無所謂啊。
????“等一下,不要關,我想看看新聞!”不知什么時候,班主任汪老師來到了教室后邊,正在后邊和大家一起看電視呢。大家誰也不好意思駁了老師的面子啊,只好勉為其難地一起看了下去。那晚的新聞聯播大多數節目內容,趙弘毅已經忘卻,似乎有一個關于悉尼申奧成功,北京以兩票之差錯失申辦權的時事評論。等到新聞聯播節目播完后,汪老師說:“占用大家寶貴的幾分鐘時間,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為啥要看新聞的話題!”
????“人是社會的人,我們隨時要與外界發生聯系,作為一個公民,一個未來的人民教師,不關心時事政治,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相當危險的!打一個通俗的比方,時事新聞就好比一個晴雨表,國家的任何方針政策,往往都會通過它提前有所顯現,這關系著你們未來碗里吃干的,還是喝稀的!”
????接著汪老師又語重心長地跟大家談起關心時事新聞的其它好處:可以豐富知識面,擴展視野啊,可以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啊,可以提高政治素質啊,增強公民意識啊,未來當老師,也可以用時事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啊……他說:“就拿我們今晚新聞聯播中報道的悉尼取得奧運會舉辦權來說,北京為什么失敗了?悉尼為啥能打動奧委會委員?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深思嗎?我們一味的批評奧委會不公,我們去做憤青,有用嗎?”
????他隨后舉了兩個實例進一步說明了關心時事的好處:其一是當年我國大慶油田發現后,具體地點是對外保密的,但是細心狡猾的日本人卻通過人民日報上刊載的鐵人王進喜照片上的穿著打扮和相關文字報道,準確地推斷出大慶油田地處我國東北,當時還急需那些設備等信息,取得了我國一個大的訂單;其二是說香港的霍英東、李嘉誠等大資本家,每天早餐前必須要看人民日報頭版,一個香港的資本家為啥這樣關注大陸的政治呢,因為經濟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
????聽完汪老師的一席話,大家沉默了,似乎剎那間新聞變得不再那么可恨,甚至可愛起來。隨后那晚的晚間新聞趙弘毅他們看得很認真,從那晚以后,校園內的閱報欄前總會看到五班學生的身影。趙弘毅也是從那時起,幾乎每天中午都會去學校閱覽室翻閱報刊雜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陜西日報》和《安康日報》,看到什么,就拿起來讀,盡管是走馬觀花,未能細細研究,但是收獲也挺大的,他的寫作水平和口才也因此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后趙弘毅無論是上學,還是參加工作,這個習慣都一直保持了下來。無論他每天學習和工作有多么繁忙,他總會抽時間來瀏覽瀏覽新聞,了解了解國內外大事。這種關心時事的好習慣伴隨了趙弘毅大半生,使他受益匪淺:一方面增長了他的時事見聞,帶給許多的快樂,另一方面也的的確確地增強了他的政治敏銳性。這種潛移默化的習慣常常帶給趙弘毅意想不到的收獲,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使趙弘毅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具備一定的預見性,不至于偏離正確的方向,處于被動的境地。
????特別是后來上班后,趙弘毅分配到一所山區初中學校工作,非常閉塞,但是學校征訂有人民日報、安康日報和參考消息等報刊雜志,這成為趙弘毅與外界聯系的重要途徑!對于很多老師不愛看的人民日報,趙弘毅卻是如獲至寶,細細品讀。有一段時間,因為財政分灶吃飯,教師們工資被拖欠,幾個月都發不下來,大家生活艱難,有的老師甚至無以為炊,老師們為此還曾經鬧過罷課。在那樣的艱苦歲月里,趙弘毅剛剛參加工作,生活苦澀,頓覺前途一片黯淡,他也曾經迷茫過,痛苦過,甚至想過辭職到南方打工。但是趙弘毅很快就因為讀書看報,從陰影中走了出來!因為關心時事,使他對國家短期內財政困難和出路有所了解,他對國家和未來充滿信心,他相信困難總是暫時的,面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因此趙弘毅當年雖然窮困過,但從未頹廢過!當他面對學生時,面對教師這個神圣職業時,他總有使不完的勁!讀書看報給趙弘毅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光明,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很多年過去了,每當趙弘毅瀏覽搜狐新聞,閱讀報紙雜志,通過《學習強國》這個平臺學習時,他總會想起26年前的那個夜晚,班主任汪老師對一群正在看電視的十七八歲年輕人上過的普通一課,這一課讓大家終身受益。
????還記得那個感動了無數人的大眼睛女孩兒嗎?那位大眼睛的女孩名叫蘇明娟,一張照片讓她名噪國。她那雙清澈的大眼睛,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向往。她的那雙大眼睛深深震撼了國,因為她的眼睛大而有神,且清純至極,滿眼都是正能量。
????1989年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提出了希望工程。在希望工程的幫助下,有無數瀕臨失學的兒童再一次走上了求學的道路。
????國慶節后的一天,校團委、學生會在學校聯合發起了向希望工程捐款和挽救失學兒童活動。
????教學樓前張貼了大紅的倡議書,校園廣播里一遍又一遍播報關于希望工程的相關報道。同學們一個個熱血沸騰了,真沒有想到我們國家到了20世紀90年代,竟然還有這么多的失學兒童,真是觸目驚心啊!在這龐大的隊伍中,有誰又能斷定他們當中不會出現未來的領導者、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他們都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能讓他們過早失學,成為新時期的文盲。
????我們哪怕是省下一些口糧,也要獻出我們的一份愛心!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億萬人民都行動起來,一定會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同學們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能力,紛紛慷慨解囊,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大家知道,他們的善心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失學兒童的上學問題,但是得到幫助的孩子們在乎!這就如同那個非常有名的故事:一場海浪過后,沙灘上沖上來許多魚,一個小男孩兒忙著把一個個小魚撿起放回海水中,有大人就說,這么多魚,你怎么救得過來,它們不會在乎你的。小男孩兒說了一句讓成年人汗顏的話,我雖然救不了所有的魚,但是得救過的魚兒在乎!
????孩子們輟學,大多是經濟問題,上不起學。還有少部分是家長思想觀念問題,認為上學無用,不如回家勞動創收,這其間又以女童居多。校團委因此又啟動了第二個階段的工作,讓大家調查自己家鄉輟學的兒童,通過致輟學家長一封信或者家訪的形式,讓這些孩子們返校上學。